3月17日,湖北省潛江市后湖管理區(qū)的“蝦嫂”們在該市小龍蝦交易中心分揀小龍蝦。新華社發(fā)(吳燕軍 攝)
5月10日凌晨1點10分,北京簋街胡大飯館仍需等位。
“前面就一桌了,很快的。”服務員耐心安撫排隊的食客。
確實算快了。如果不是疫情,即使在后半夜,要吃到這家飯館的小龍蝦,等位時間通常以小時計算。
除了胡大,簋街不少燈火通明的餐館門口,同樣人流如梭。既有勾肩搭背的年輕情侶,也有哈著酒氣喧嘩的中年大叔。餐館外,賣花的老人,踩著折疊車的代駕,隨時等待招呼……
以宵夜著稱的簋街,冷清了一個春天后,人氣又旺了。
此前兩天,國務院發(fā)布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(tài)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。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,全面開放商場、超市、賓館、餐館等生活場所。
簋街的煙火氣,不僅餐館老板期盼已久,而且讓遠在湖北的農民振奮。
幾個月來,潛江蝦農陳居茂最期盼的事情之一,就是餐飲業(yè)復蘇。
在潛江,幾乎有一半人,都像陳居茂一樣,小龍蝦是主要收入來源。中國蝦谷小龍蝦交易中心負責人康峻認為,這個說法并不夸張。
潛江是湖北的小龍蝦養(yǎng)殖重鎮(zhèn),湖北是中國的小龍蝦養(yǎng)殖大省。農業(yè)農村部《小龍蝦產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(2019)》顯示,2018年,全國小龍蝦總產量163.87萬噸,其中湖北產量81.24萬噸,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,遠遠領先排名第二的湖南省。
受疫情影響,今年湖北小龍蝦產業(yè)受到了哪些沖擊?養(yǎng)蝦人和賣蝦人如何應變?“縣長直播帶貨”網紅賣力吆喝,對提振產業(yè)有多大作用?這個夏天,小龍蝦還能成為國人宵夜的實力擔當嗎?帶著這些問題,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調研。
封村閉戶,養(yǎng)殖戶有蝦缺人撈
好不容易培育出爪小身大、口感Q彈的優(yōu)質小龍蝦,怎么忍心說扔下就扔下
春節(jié)前,陳居茂就囤了10多噸飼料和40多噸菜籽餅。按理說,他的小龍蝦不至于斷糧。但出于防控需要,每戶每3天只允許1個人外出,這位養(yǎng)殖戶手中有糧,卻無奈不能及時喂到小龍蝦嘴里。
陳居茂所在的金星村,分布著大片養(yǎng)蝦的池塘。內心焦慮的陳居茂,只要能出門,就跑到塘口去。比起跳動的感染人數,他更關心氣溫的變化。
到2月底,當地氣溫一度到20℃。溫度升高,小龍蝦生長加快,食量也一下大了很多。如果此時投喂沒跟上,它們就會吃掉水草,甚至自相殘殺。
水草可不能任蝦隨便吃。養(yǎng)蝦先養(yǎng)草,對于小龍蝦養(yǎng)殖來說,水草對維系池塘生態(tài)平衡至關重要。一旦水草被破壞,水渾了,小龍蝦就會病死。
當看到池塘已經有些渾濁,水面上星星點點漂起被小龍蝦夾斷的水草,陳居茂實在坐不住了,緊急叫來本村的12名工人,從早到晚圍著池塘轉著圈投喂。
陳居茂和兒子陳龍在村里承包了1800畝池塘,年產小龍蝦近80萬斤。投喂、管理、起捕、銷售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加起來,需40名工人才能正常運轉。
由于封村,外面的工人進不來。于是,好不容易讓蝦吃飽了,新問題接踵而至:沒有人手起蝦。
小龍蝦越來越密。一旦密度過高,無論怎么投喂,也長不大。
父子倆想了一些辦法,例如把蝦苗撈出來騰出生長空間;往池塘里投放吃蝦的魚,間接稀釋密度……
蝦苗撈出來,如果不能及時賣出,就會很快死掉。但今年蝦苗暴跌,一度跌到3元一斤,而去年曾賣到40元左右。
這樣賣蝦苗無疑巨虧??晒馔度斯?、投飼料,卻賣不出蝦,也虧,而且投的越多虧的越多。有的養(yǎng)殖戶絕望了,任由天生天養(yǎng)吧!
陳居茂養(yǎng)了十幾年蝦,什么季節(jié)喂什么料,什么溫度養(yǎng)什么草,全靠自己一點一點摸索。好不容易培育出爪小身大、口感Q彈的優(yōu)質小龍蝦,怎么忍心說扔下就扔下。
物流遇阻,經銷商虧本分銷
只有我們行動起來,讓養(yǎng)殖戶看到蝦能賣掉了,他們才有心思繼續(xù)養(yǎng)下去
當陳居茂等湖北蝦農,連人帶蝦都出不了村的時候,康峻帶著他的收蝦隊伍進村了。
康峻執(zhí)掌的中國蝦谷小龍蝦交易中心(下簡稱“蝦谷”),是全國最大的小龍蝦交易市場,坐落在潛江,現有580家商戶,輻射全國450余個城市。
往年,他們從大年初三就開始分銷蝦農送來賣的小龍蝦,今年都過完農歷正月了,仍門可羅雀。到了2月下旬,村子還沒有解封,等蝦農上門賣蝦已不現實,康峻決定帶人下到養(yǎng)殖戶的塘口去收蝦。為了進村,他們先是層層上報有關情況,又層層獲得各種通行許可。
由于當時泡沫箱廠、制冰廠都沒復工,康峻帶著節(jié)前囤下的物品,走村串鄉(xiāng)去接小龍蝦。
“只有我們行動起來,讓養(yǎng)殖戶看到蝦能賣掉了,他們才有心思繼續(xù)養(yǎng)下去。”康峻反復強調企業(yè)在特殊期間的責任。
2月25日,蝦谷終于發(fā)出了春節(jié)后的第一車小龍蝦,共950斤,目的地寧波??稻拷镂r只提一塊錢,但物流成本卻高達五六千元。
有些地方只要看到湖北車牌的車,就不讓進城,逼得康峻掏錢請收貨方所在城市派車來潛江運蝦。即便如此,有些地方得知車是從湖北發(fā)來的,仍不許其落腳,逼得司機輾轉到周邊縣市卸貨。
“蝦路”受阻,讓蝦谷在半個月內賠了200多萬元。后來,隨著收上來的蝦越多,才逐漸攤薄分銷成本。
從3月中旬開始,外地工人慢慢回到金星村,陳龍趕緊組織大家撈蝦。他告訴記者,任憑蝦苗撈出來死掉,他們也要盡力稀釋密度,保證小龍蝦能夠長好長大。
進入4月,隨著打包、制冰、加工廠逐漸復工,路也逐漸解封,小龍蝦的銷售渠道通暢起來,父子倆抓緊時間起蝦賣蝦。
陳氏父子經營的潛江蝦寶農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,以往都是直供餐飲企業(yè)。在陳居茂看來,小龍蝦只有賣給餐館,才能賣出好價錢。但受疫情影響,餐飲門店遲遲不開,今年只能把蝦賣到交易市場,價格自然受到影響。
按照往年的行情,小龍蝦5月集中上市,月底價格就跌落谷底。今年的價格能堅挺多久,誰也說不好。不過,和去年同期相比,每斤收購價普遍降了10元左右。
銷售渠道變了,市場行情更加不確定,陳氏父子是咬著牙在賣。
“等不及蝦長太大,越早起蝦越能賣上價。我們有積累、有技術,先活下來再說。”
盡管行情不比往年,但像陳居茂一樣,越來越多的湖北蝦農開始重振旗鼓。
3月中旬,蝦谷的交易開始有所起色。4月中旬,蝦谷單日發(fā)貨量最高達到了600噸,基本與往年持平。5月1日當天,蝦谷發(fā)往全國十余個省市的小龍蝦共計1000多噸。
電商進村,加工銷售模式改變
大型電商平臺紛紛派人收購,制成冷凍調味蝦后,再通過線上銷售
從3月份至今,中國電子商會智慧三農專業(yè)委員會秘書長王新安,就一直沒有離開過荊州市監(jiān)利縣,忙著協(xié)調當地的小龍蝦養(yǎng)殖企業(yè)和各個電商平臺對接。
監(jiān)利縣農業(yè)農村局副局長李詩模表示,2019年,監(jiān)利縣小龍蝦養(yǎng)殖面積有148萬畝,年產量15萬噸。在全國養(yǎng)殖小龍蝦的縣市中,養(yǎng)殖面積和產量都位列第一,但養(yǎng)殖戶主要依托傳統(tǒng)渠道賣蝦。
剛到監(jiān)利時,王新安發(fā)現當地的電商產業(yè)基礎不發(fā)達、生態(tài)不完整,養(yǎng)殖戶沒有這方面經驗。大到聯(lián)絡運營公司,小到找包裝盒,都要替他們操心。但王新安鐵了心要把這件事做成,他本身是荊州人,也想為家鄉(xiāng)做點什么。
4月,在盒馬鮮生負責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的徐輝團隊,代表阿里巴巴集團,也從杭州趕過來,到潛江、監(jiān)利、洪湖等幾個市縣去收購小龍蝦。到了5月上旬,已經收購加工了近2000噸。
阿里巴巴數字農業(yè)相關人士表示,公司啟動的助農計劃,將在今年4月至8月,出資10億元采購湖北小龍蝦,投放到盒馬鮮生、大潤發(fā)等商超進行線上線下銷售。
不止阿里巴巴,京東、拼多多、每日優(yōu)鮮等大型電商平臺,也紛紛派人到湖北收購小龍蝦,經過加工制成冷凍調味蝦后,再通過線上銷售。
徐輝被同事戲稱為“品蝦師”。在接受記者采訪前幾分鐘,他還在潛江一家加工廠里試吃新口味。
盒馬鮮生目前推出的“加油小龍蝦”,只有麻辣和十三香兩種口味,徐輝擔心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口味追求,正和團隊馬不停蹄地開發(fā)新品,并通過高溫、油炸和液氮速凍手段,力圖將冷凍調味蝦的味道,盡可能還原到餐館現吃現做的水準。
“通過電商平臺賣小龍蝦,不僅開拓了新的銷售渠道,還促進小龍蝦加工產品多樣化。”國家級星火計劃淡水螯蝦項目負責人、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舒新亞對記者說,“現在網上賣的小龍蝦以調味蝦居多,還有很多產品類型有待開發(fā)。”
徐輝團隊去年收購小龍蝦時,只找了一家加工廠合作。今年收購量迅速增加,需要五六家加工廠才能消化。
位于荊州的湖北金鯉魚農業(yè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以小龍蝦速凍加工為主業(yè),2019年銷售額就突破億元。總經理王誠表示,今年為了擴大產能,“之前能貸的商業(yè)貸款都貸了,資金壓力可想而知”。
加工企業(yè)加大收購力度,能切實幫助蝦農消化存塘量、提高小龍蝦價格。3月28日,湖北省出臺小龍蝦收儲貸款優(yōu)惠擔保和一次性財政貼息政策,扶持省內收儲規(guī)模為300噸以上(含)的小龍蝦加工保鮮收儲企業(yè)。
在這一背景下,王誠的企業(yè)獲得了500萬元無抵押貼息貸款。從4月10日開始,這家企業(yè)較往年提前收儲加工小龍蝦,緊急招募培訓員工,吸納就業(yè)800多人。